2009 年,报社领导安排我去采访一位公众人物的遗孀。
准确地说还不能叫「遗孀」,因为她的丈夫当时处于失踪状态。按照法律规定,下落不明满四年才能宣告死亡。
离四年只差一个月了。一个月后,她就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其丈夫死亡,从而继承丰厚的遗产。
我们认为此事另有隐情。
我的任务是,通过这次访谈,揭开那个女人的真面目。
本小说全文来自知乎APP。
下载知乎APP,然后在知乎APP搜索:访谈疑云
搜索全文书名《访谈疑云》即可阅读全文。
小说讲述的是陈宿贺悠钟小静等人的故事,书名叫《 访谈疑云 》,本小说全文只能在知乎APP搜索得到。
1
我叫陈宿,那一年我 38 岁,供职于某主流报社的文艺部门。看着光鲜,其实我负责的只是最不起眼的小栏目,我也是最不起眼的那类记者。
庸庸碌碌十几年,没混出什么名堂,没多少积蓄,也没成家。我觉得我的人生很失败了,没想到还能有转机。
几年前,我们这儿出了个事,一个公众人物失踪了。
那是个画家,名叫钟小静,曾经也小有名气,本以为前途在望,谁知后来被曝出几轮黑料,直接就歇了,此后再也没扑腾出什么水花。好在家里有钱,也不在乎这些。
钟小静于 2005 年失踪,大小也算个公众人物,所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
警察查了一年,没查到下落。但是坊间一直有传闻,钟小静失踪一事与其妻脱不开干系。
钟小静的妻子名叫贺悠,也是我们传媒行业的,是个自由撰稿人。这个职业当年不多见,大家普遍认为不靠谱、不安定。
贺悠本人也确实不拘一格。她不混圈子,特立独行,兴趣十分广泛,这个月还在学什么园艺摄影,下个月又去看展旅行……总之就是吃喝玩乐,随心所欲,四处体验生活,再顺便写点文章。
很多圈内人看不惯她的做派,时不时传出点流言;她懒得交际又心直口快,这样的性格也导致她树敌颇多。但名声什么的,她压根不在乎。
2005 年,丈夫失踪后,贺悠焦急万分,报了警,而后停工一年,配合警方调查。各路记者想要采访她,均被拒之门外。
2006 年,丈夫依然失踪,贺悠伤心不已,依然停工。各路记者依然被拒。
2007 年,丈夫继续失踪,贺悠逐渐接受现实,但还是拒绝采访。
随着时间推移,案子始终没有新进展。这也正常,由于当年技术的局限性,很多失踪人口都找不回来,有的没报失踪的更是直接人间蒸发了,钟小静不是个例。
总之案子搁置了下来,贺悠也回归了正常生活,民众也不再关心。
但圈内人没有放过她,事情不能就这样简单地结束。
按照法律规定,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,就可以依照民事法律程序被宣告死亡,其遗产就会进入继承程序,婚姻关系也会自动解除。
也就是说,没有意外的话,四年一过这失踪案就要翻篇了。
同行们都觉得此事另有隐情,觉得贺悠肯定有问题,多年来想方设法挖掘内幕,但无一不是碰一鼻子灰。眼看着时间来到 2009 年,离四年期满只差一个月了。
一个月后,贺悠就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其丈夫钟小静死亡,从而继承丰厚的遗产,恢复单身。
就在这个紧迫的当口,主任叫我想办法采访到贺悠。
这事迟早是会落到我头上的。我们这一行,很多时候要想拿到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,就得靠关系,靠人脉。
我和贺悠是大学校友,一个学院的,贺悠大我三届。早前我们工作上有过几次联系,但是不熟。
2007 年母校校庆,彼时贺悠刚走出阴霾,参加了校庆。正是那次契机让我们熟识起来。
我是以学弟、朋友的身份接近她的。两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,工作上常有合作,私下也颇有交情。我和她聊的都是她感兴趣的话题,从未主动提起伤心事。
所以比起那些见血鲨鱼一样无比功利的记者,贺悠对我并不抵触。
主任知道我们有交情,半开玩笑地提过几次,我都打着马虎眼婉拒了。一直拖到现在,主任把我叫去办公室,正式交给我这个任务。
「铺垫了这么久,也该收网了吧。」主任笑道。
我也笑了,不置可否,直接问社里的安排,敲定了出差的时间。
最后主任嘱咐我:「安全第一,千万注意。这个女人……难说啊。」
「放心,我是有公务在身,又不是私下找她,她还能吃了我不成?」
「也是,有什么事随时联系。看你的了,想办法揭开她的真面目。」
同一时间,贺悠正在一个好山好水的地方度假。
当晚我给她发信息——
「学姐,还在度假吗?」
「是啊。」
「什么时候回来?」
「再过一个月吧。」
「我刚好要去那边开会。」
我看着手机,心跳逐渐加快。
其实就算主任不找我,我也会主动请缨的。我预感到这是我人生的转机。
一方面我想知道真相,另一方面我也有私心。
主任只知道我和贺悠有交情,不知道我已爱慕她多年。
也不知道上次我们见面时,车站人来人往,她靠进我的胸膛,发出一声轻缓的叹息。
手机响了——
「什么时候的车,我接你。」
本小说全文来自知乎APP。
下载知乎APP,然后在知乎APP搜索:访谈疑云
搜索全文书名《访谈疑云》即可阅读全文。


